气郁出游(甲午)

渡海就寂寞,于人吾何尤。
索居亦已久,岂免怀朋俦。
岛中波舂天,惟见日月浮。
平生气难冷,有如鸟被囚。
解衣浴汤泉,脱履登山楼。
定知我非病,孰解中何忧。
据尊天茫茫,欲醉独无由。
看人好怀抱,狂婢自绸缪。
振衣去不顾,一笑谁能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气郁出游》是近现代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1. 作者介绍
  • 诗人背景: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他于光绪八年中举人,历任日本各地领事、总领事,至湖南布政使等职。他的诗作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描绘。
  • 创作时期:《气郁出游》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文中描述“渡海就寂寞,于人吾何尤”,“索居亦已久,岂免怀朋俦”,可见其作品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1. 诗词原文
  • 原文内容:渡海就寂寞,于人吾何尤。索居亦已久,岂免怀朋俦。岛中波舂天,惟见日月浮。平生气难冷,有如鸟被囚。解衣浴汤泉,脱履登山楼。定知我非病,孰解中何忧。据尊天茫茫,欲醉独无由。看人好怀抱,狂婢自绸缪。振衣去不顾,一笑谁能留?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流露,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绪。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岛中波舂天”“鸟被囚”等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无奈。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与他人的关系,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1. 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末民初的代表诗作,《气郁出游》不仅是郑孝胥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群体心态的真实写照。
  • 文学地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气郁出游》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多得的作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