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既过有二株粲然独存怃然赋之(甲午)

飘风急雨万骑趋,欲救不得嗟群姝。
朝行我园太狼藉,飞雪宛转萦衣裾。
眼看众枝各含怨,顿抱芳意归空虚。
春和景明若有失,惊顾忽出怅惋馀。
朱颜亭亭独无恙,悯默俯立娇难扶。
惊魂飘摇俄欲返,幸脱浩劫犹怜渠。
先生叹逝赋未就,念汝失侣同羁孤。
徘徊绕树复顾影,苔深泥污聊相于。
盛时未阑奈零落,山河邈隔空愁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雨既过有二株粲然独存怃然赋之》是郑孝胥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困境时的情感和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号苏戡,福建闽侯人。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著称。其诗歌以抒情见长,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2. 诗词原文及解析
    风急雨骤,万骑匆匆,欲救无力,群姝嗟叹。早晨行走至我园,景象狼藉,飞雪盘旋萦绕衣裾。众枝含怨,芳意消散,独自屹立,娇弱难扶。惊魂飘摇,恍若欲返,幸脱浩劫,犹怜同伴。先生叹逝,赋未成章,怜惜失侣,同为羁旅。徘徊树下,顾影自怜,苔深泥污,聊相慰藉。盛时已过,零落无声,山河遥远,空愁吾身。
  3. 诗中意象分析
  • 风雨:风雨作为自然现象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无奈。风雨中的“万骑趋”和“欲救不得”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不安。
  • 群姝:这里的“群姝”可能象征着当时社会的众多女性或贤臣,他们在风雨中表现出的无助和叹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社会角色的限制。
  • 朱颜亭亭无恙:这里的“朱颜亭亭”形容花朵鲜艳而美丽,而“独无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 苔深泥污聊相于:这句话反映了植物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也是诗人对自己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比喻。
  1. 诗中主题探讨
  • 生命无常:风雨过后,虽然万物复苏,但生命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诗人通过对风雨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 孤独与陪伴:诗中的“朱颜亭亭独无恙”和“悯默俯立娇难扶”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对孤独的敏感和对陪伴的渴望。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 象征手法:诗中的风雨、群姝、朱颜亭亭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刻。

《风雨既过有二株粲然独存怃然赋之》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