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九鹤葬

临歧一恸涕汍澜,抚我平生死友棺。
黯黯相看亲骨肉,寥寥知己白衣冠。
人天何处寻归路,风雨无情作暮寒。
从此北邙坟上望,白杨黄土两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龚九鹤葬”是清代诗人郑容的作品,全诗如下:临歧一恸涕汍澜,抚我平生死友棺。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及其背景:

  1. 创作背景
  • 诗人介绍:郑容(1759—1836)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而著称。郑容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豪放不羁的性格,郑容也不例外,其诗作多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事件描述:《送龚九鹤葬》这首诗是郑容对朋友去世后的一种哀伤和悼念。龚九鹤可能是郑容的朋友或同辈,两人之间可能有深厚的友情或共同的志趣。这种送别不仅是对生命终结的哀叹,也是对生前交往的缅怀。
  1. 诗歌主题
  • 生死离别:诗中的“临歧一恸涕汍澜”,描绘了诗人在送别之时,因悲痛而无法抑制地流泪的情景。这种表达方式直接点明了生死离别的主题,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 友情与亲情:诗中多次提到“亲骨肉”和“知己白衣冠”,这不仅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彼此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交流构成了一种深刻的纽带。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郑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直抒胸臆,不加修饰,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加真实感人。如“临歧一恸涕汍澜”一句,通过简单的词汇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都富有哲理性,如“人天何处寻归路”等句子,不仅表达了对亡友的追忆,也引发了读者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层次思考。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郑容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历史影响:郑容的作品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的风格和手法为后来的诗人所借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的宝贵财富。

《送龚九鹤葬》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命、友情以及自然哲思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