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曾忝赞文衡,长泰抠衣喜识荆。
青眼劳君频说项,白头愧我不成名。
天民地主思前话,杜宇椒房剩变声。
薤露易稀伤永别,几回洒泪感平生。
追怀魏秋屏明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怀魏秋屏明府》是郑国藩创作的一首怀念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追怀魏秋屏明府》:
基本信息:郑国藩,字晓屏,自号尘外尘居士,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5年),卒于晚年,常居潮安,遂为潮安人。郑国藩的生平经历了清代至民国的转变,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曾在岭东同文中学和金山中学担任教师、校长,晚年还修持佛道。
文学背景:《追怀魏秋屏明府》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的社会环境。郑国藩在年轻时曾因诗文得到魏秋屏明府的青睐,并在福建长泰县担任知县期间得到了这位明府的帮助与支持。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魏秋屏明府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昔日恩情的感慨。
诗歌原文:诗中“当年曾忝赞文衡,长泰抠衣喜识荆”,描述了自己曾有幸被举荐参与科举考试的场景,以及如何因才华出众而得到魏秋屏明府的赏识。通过这些叙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当时恩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情感表达:诗中的“青眼劳君频说项,白头愧我不成名”表达了诗人对魏秋屏明府的尊敬和感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己未能实现梦想的遗憾感。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无奈。
艺术特色:《追怀魏秋屏明府》作为一首悼亡诗,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上。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恩师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思了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追怀魏秋屏明府》不仅是郑国藩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也是对恩师的一种致敬。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国藩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情感世界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