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花腴 补秋小阁夜饮

冷红殢翠,怎等闲,星前暗放春逃。
珠幌回镫,玉阑呼酒,馀风约住笙箫。
夜花自骄,贮艳踪、金鸭重烧。
更谁家、好月飞来,倚妆同守可怜宵。
芳梦有情须断,尽歌云解护,莫便魂销。
秋点寒催,粉光浓觅,留仙不隔冰绡。
坠钿倦翘。
度悄吟、花气如潮。
怕朝霞、一掬愁痕,鬓边天样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花腴·补秋小阁夜饮是清代诗人郑文焯的作品。此诗不仅展现了郑文焯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倾向。下面将对其内容、特点及历史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冷红殢翠,怎等閒,星前暗放春逃。
    珠幌回镫,玉阑呼酒,馀风约住笙箫。
    夜花自骄,贮艳踪、金鸭重烧。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
  • 情感丰富:诗中的“冷红”和“暗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而“余风约住笙箫”则展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语言优美: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郑文焯作为一位古典文学家的高超艺术造诣。
  1. 历史背景
  • 清朝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仍然繁荣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政治抱负。
  • 文学地位:郑文焯作为清代的著名诗人,他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作品多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词牌运用:诗中运用了传统的词牌——霜花腴,这是一种古典诗词的形式,通过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加富有音乐美。
  • 意象选择:诗中选取了冷红、暗放春宵、珠幌回镫等意象,这些意象既美丽又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很好地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1. 现代影响
  • 学术研究:学者们在研究郑文焯的诗歌时,往往会关注其作品的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以此来探讨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 教育应用:郑文焯的诗歌在现代教育中仍然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他的诗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霜花腴·补秋小阁夜饮》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了解清代中后期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展示了郑文焯的深厚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