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诵了坐凉(丙戌)

天外一钩月,晚风吹到门。
开窗上镫幌,凉意幽无痕。
展诵四五卷,炉火余温黁。
举头不见月,知归何处村。
惟闻溪水西,时时犬声喧。
缓步肆闲散,披衣坐离根。
不觉花上露,盈盈浩已繁。
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深诵了坐凉(丙戌)》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读书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郑珍,字子尹,号柴翁,是清朝时期的学者和诗人。郑珍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古代文化的研究而闻名,尤其精通文字音韵之学和古代宫室冠服制度,其著作丰富多样。
  2. 诗作原文:天外一钩月,晚风吹到门。开窗上镫幌,凉意幽无痕。展诵四五卷,炉火余温黁。举头不见月,知归何处村。惟闻溪水西,时时犬声喧。缓步肆闲散,披衣坐离根。不觉花上露,盈盈浩已繁。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
  3. 诗作鉴赏:《夜深诵了坐凉》通过夜晚阅读的情景,细腻地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与孤独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诗中的“凉意幽无痕”传达了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凉风,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万千。而最后两句“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于这种独特体验的珍视与无奈,表达了无法与人言说的寂寞情绪。

《夜深诵了坐凉》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给现代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