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静怀庄寄家(丙申)

秋山送客影萧萧,落拓吟魂不可招。
村店雨来天欲晚,行人方度杏花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至静怀庄寄家(丙申)》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古诗。郑珍,字子尹,号柴翁,生于清贵州遵义,是一位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的学者,也是晚清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学识受到后世的赞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意义如下:

  1. 创作背景:郑珍在同治初年补任江苏知县,但未到任便去世。其生活经历丰富,曾在咸丰时期告归,后又在同治初年补任江苏知县,但因故未能赴任,最终因病去世。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如《行至静怀庄寄家》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2. 诗歌原文:《秋山送客影萧萧,落拓吟魂不可招。村店雨来天欲晚,行人方度杏花桥。》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秋山送客影萧萧,落拓吟魂不可招。村店雨来天欲晚 ,行人方度杏花桥。

  3. 诗歌赏析:《行至静怀庄寄家》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的乡村景色,其中“秋山送客影萧萧”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而“落拓吟魂不可招”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此外,“村店雨来天欲晚”,“行人方度杏花桥”等句描绘了一幅行人在雨中走过杏花桥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等待。

  4. 写作技巧:郑珍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如意象的使用、比喻、对比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5. 历史影响:郑珍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现代仍然被人们传颂。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至静怀庄寄家》是郑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所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是郑珍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