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嵇侍中祠(乙未)

碧血飘零云鸟悲,雪中凭轼吊荒祠。
似闻叔夜冤魂语,不及王仪尚有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嵇侍中祠(乙未)”是一首出自清朝郑珍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嵇侍中祠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郑珍(1693-1770),字东原,号陶庵,湖南沅陵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以研究《易经》而著称,其作品多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学价值。
  1. 原文内容:
  • “碧血飘零云鸟悲,雪中凭轼吊荒祠。”
  • “似闻叔夜冤魂语,不及王仪尚有儿。”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腐败,民间疾苦。郑珍通过这首《经嵇侍中祠》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在诗中,“碧血飘零云鸟悲”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而“雪中凭轼吊荒祠”则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文人的风骨和对历史的尊重。
  • “似闻叔夜冤魂语,不及王仪尚有儿”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嵇康的怀念。嵇康以其清高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著称,而他的悲剧人生则被后人传颂。
  1. 艺术特色:
  • 此诗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诗歌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深度。
  • 通过对嵇侍中祠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赏析与评析:
  • 这首诗通过对嵇侍中祠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诗中的“碧血飘零云鸟悲”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 郑珍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尽管时代变迁,但历史上的英烈精神和民族精神应该被传承和弘扬。

《经嵇侍中祠(乙未)》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