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急求名,不妨苟为就。
枉尺而直寻,勿安于媕陋。
譬彼牛蹄涔,去浊存清溜。
一勺虽无多,涓涓夜复昼。
赴海纵大观,滥觞已非旧。
斯言非尔欺,请以书座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少年急求名,不妨苟为就。
枉尺而直寻,勿安于媕陋。
譬彼牛蹄涔,去浊存清溜。
一勺虽无多,涓涓夜复昼。
赴海纵大观,滥觞已非旧。
斯言非尔欺,请以书座右。
诸侄入泮,作此勖之” 是一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子语》中的诗句。朱熹是南宋理学大师,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更是被后人广泛传颂。在这句诗中,”诸侄”指的是朱熹的几个侄子,而”入泮”则是指进入县学(古代地方最高学府)学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几个侄子已经成功考进了县学,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和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朱熹在这里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与引导。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此勖之”则是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进取,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朱熹通过这句诗传达了他的教育理念,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