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八首 其五

解组归来鬓渐皤,问年已是六旬多。
欲循子职悲亲逝,未答君恩奈老何!
闾里多艰谁保障,涓埃无补悔蹉跎。
磺溪一水清如许,独对秋风理钓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十自寿八首·其五》是清朝诗人张洵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洵佳,字子高,号东园,江苏吴县人。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670年)的秋天,卒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初至乾隆年间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但以其文学成就而留名后世。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
    薄宦留遗二顷田,一生饮啄但凭天。
    全亏儿女无多债,犹幸风尘早息肩。
    辛苦篝灯怀母氏,沈迷科举误韶年。

  • 译文
    我只是一个微薄官职的官员,留下了二顷田产,一生的吃喝都依靠命运。
    幸亏没有多少债务,还幸亏早早结束了仕途上的奔波。
    在辛勤地工作之余,我常常怀念母亲,沉溺于科举考试却浪费了青春。

  • 注释

  • 带拼音

  • 全文翻译
    我只是一个微薄官职的官员,留下了二顷田产,一生的吃喝都依靠命运。
    幸亏没有多少债务,还幸亏早早结束了仕途上的奔波。
    在辛勤地工作之余,我常常怀念母亲,沉溺于科举考试却浪费了青春。

  1.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此诗通过描述个人的微小官位和简朴生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全词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
  • 情感真挚: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种深情厚意使得诗歌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 哲理性强:诗中的“薄宦”、“全亏”等词汇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诗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
  1. 创作背景
  • 此诗写于张洵佳担任地方小官期间,具体年份不详。《七十自寿诗》共八首,是他对自己一生所做所为的一种反省与总结。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张洵佳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炼,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打磨,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毫无生涩之感。
  • 意象生动: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来表现情感,如“薄宦”、“风尘”等词汇,不仅赋予了诗以深刻的内涵,也使诗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除了上述分析内容,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了解张洵佳的其他作品及其风格特色。
  • 探索《七十自寿八首·其五》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分析诗中的情感与哲思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

《七十自寿八首·其五》不仅展示了张洵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