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七 废檠

风雨荒鸡破屋天,曾同不寐对青毡。
照人欢乐原关福,阅尽光阴亦可怜。
墙角何心甘弃置,儿时有味最缠绵。
如何饥鼠残膏恋,懒上华堂玳瑁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七 废檠》是一首描写废置之灯的诗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废檠这一物件,象征了世间万物的变迁与人生的短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郑用锡,字子美,号紫阳居士,清代桐江(今属浙江)人,庶吉士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时收录其诗作。从诗中“霜打土花断纽红,楼头僧去万缘空”等句来看,郑用锡可能生活在清初,这一时期文人多有感怀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之作。

  2. 诗歌原文:樵柯斫后谢高冈,爨下馀生事可伤。烂额不妨邀上客,燃脐至竟祻中郎。河山厝火千秋错,台榭飞灰十指僵。

  3.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樵柯”、“爨下”等意象,描绘了岁月无情,人生苦短的主题。”废檠”象征着被废弃不用的灯火,暗喻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事物,如今已成过去,无法挽回。这种对过往辉煌的回顾,以及对当下无奈的感叹,都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七 废檠》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更在哲学层面上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