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关董巨已蒿莱,金粉飘零纸上哀。
嗜好有人恋丘壑,模糊何处著楼台。
曾拈寒具从头看,留补屏风信手裁。
千古丹青磨灭尽,解衣盘礡亦庸才。
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四 残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通常指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在内的各种文学形式。’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四 残画’是一首由清代郑用锡创作的诗作。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郑用锡,清初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尤以模仿前人的作品而知名。
诗词原文:荆关董巨已蒿莱,金粉飘零纸上哀。嗜好有人恋丘壑,模糊何处著楼台。曾拈寒具从头看,留补屏风信手裁。千古丹青磨灭尽,解衣盘礡亦庸才。
作品解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文人墨客气息的场景,通过对古人绘画艺术的怀念,抒发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无限追忆和对现实失落之美的感慨。诗中“荆关董巨”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曾经遍布天下,而如今却只剩下了模糊的回忆和遗留下的画作。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迹消逝的悲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书画为伴,通过观赏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中的“荆关董巨”即是代表这一时期文人追求的艺术高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发展,这些古老的艺术品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仿元人东阳十咏 其四 残画’不仅是一篇表现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珍惜之情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一作品的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