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衰

一瞬吾衰矣,残躯唤若何!
同游诸子少,入梦故人多。
值此艰难日,空寻安乐窝。
生平心力尽,岁月久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叹衰》是郑用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衰老和世事艰难的感慨。以下是关于《叹衰》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叹衰》的作者是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郑用锡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功底,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郑用锡少时遵循父训,以力行为本,道光三年考取进士,之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2. 作品内容解析:诗中的“一瞬吾衰矣,残躯唤若何!”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体衰老的感受和无奈。同时,“同游诸子少,入梦故人多”可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与哀思。“值此艰难日,空寻安乐窝”则透露出诗人在逆境中依然寻求心灵的慰藉。
  3. 作品风格特色:郑用锡的作品多采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进行表达,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叹衰》这首诗简洁明快,情感真挚,体现了郑用锡作为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 历史影响:《叹衰》虽然仅是郑用锡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颂并研究。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复杂情感。
  5. 文化意义:在魏晋时期,”叹逝”作为一种文学主题,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孙绰等经学家对此有深入的解释,指出”叹逝”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哀叹,还包含了对道德沦丧和理想破灭的忧虑。
  6. 读者反响:历代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叹衰》给予了高度评价,它不仅因其艺术价值受到推崇,更因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而深受人们喜爱。

《叹衰》是郑用锡的一首代表作,其简洁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郑用锡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复杂感受和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