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台春望

万物含化机,两间成太和。
登台望绿野,麦陇分沂河。
轻风散微雨,树影摇清波。
言归有余恋,触兴发啸歌。
不逢狂士来,其如童冠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舞雩台春望》是清代诗人郑晓如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思的交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 作者简介:郑晓如,字秋帆,号南屏山人,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生活在一个多才多艺的时代,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在绘画艺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2. 诗歌原文
    万物含化机,两间成太和。
    登台望绿野,麦陇分沂河。
    轻风散微雨,树影摇清波。
    言归有余恋,触兴发啸歌。
    不逢狂士来,其如童冠何。

  3. 诗作赏析

  • 万物含化机,两间成太和:这里的“万物含化机”意味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变化的可能性。而“两间成太和”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与安宁的向往。
  • 登台望绿野,麦陇分沂河:登上高台,远望绿意盎然的田野,麦田与沂河的界限清晰可见,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
  • 轻风散微雨,树影摇清波:轻柔的微风带来了细雨,树叶的影子在清澈的水波中摇曳生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 言归有余恋,触兴发啸歌:诗人因景生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 不逢狂士来,其如童冠何:诗人感叹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孩童没有戴成人的帽子一样,无法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舞雩台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