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竹枝词

落星潭下水萦回,小艇纷纷走马来。
开遍护窠还撒网,雪花捞起是金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泾川竹枝词》是清代文人周虬所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虬(1635—?),字子远,号西园,安徽泾县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与郑应鹤并称为“皖江双杰”。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
  2. 创作背景:《泾川竹枝词》是在作者回到故乡安徽泾县后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其中年时期,因此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3. 文学风格:《泾川竹枝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通过描写泾县的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充满诗意和生活气息的环境中。
  4. 主题思想:《泾川竹枝词》不仅仅是对泾县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表达了对于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望。诗中的“桃花潭水碧如油”,“三家村里读书堂”等意象,都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通过对泾县人民日常生活的描绘,也展示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淳朴的生活方式。

《泾川竹枝词》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作为一部反映清代地方民俗的作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情的重要窗口,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泾川竹枝词》是清代文人周虬对家乡生活的深情描绘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之情的表达。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