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瓶水。
问是谁赠与,春婆名字。
嫁壶公热到心头,偎足一冬同睡。
寒夜胜熏笼火伴,有情也抛间地。
温存意。
当美人,华清池上同洗。
笑我温柔无分,拥似铁多年布被。
懒思燕玉,便赖尔暖将人替。
香山叟诗成枕上,老妪可曾知味。
东风起,又看看青奴来世。
阳春路 汤婆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邓潜的《阳春路·汤婆子》是一首词作,通过对汤婆子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温暖和关怀的情感需求。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冬夜中的场景。《阳春路·汤婆子》作为邓潜创作的一首词,其内容和艺术特色都值得深入探讨。
从文学形式上讲,邓潜的词作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通常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在《阳春路·汤婆子》中,通过问句“满瓶水。问是谁赠与,春婆名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气息。随后的叙述中,“嫁壶公热到心头,偎足一冬同睡”等句子,不仅描述了汤婆子的形象,也间接表达了词人对温暖伴侣的渴望。这种通过物象传达情感的方式,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手法。
在主题方面,《阳春路·汤婆子》通过描述与汤婆子的互动,反映了词人对温暖和陪伴的需求。在寒冷的冬夜里,一个像铁一样坚硬的布被成为了词人的依靠。然而,这样的温暖却无法完全满足词人内心的柔软,他感到自己像是被束缚的燕玉,只能依赖这个看似冰冷却又充满温度的伴侣。
词中的“华清池上同洗”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冬日暖阳下的美好画面,也象征着词人对于美好事物和温暖的向往。同时,“东风起,又看看青奴来世”一句,则透露出词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从文化背景来看,邓潜的创作生涯经历了清朝末年的社会变革。这一历史背景为他的词作增添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例如,词中提到的“清亡后,易名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变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邓潜的《阳春路·汤婆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汤婆子的细腻描绘及其背后的情感和哲理,邓潜展示了他对温暖、关怀以及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