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水车

人间也学阿香,雷车转转秧塍午。
劈流山涧,石梁骑处,先安双础。
越浪生花,巫涛回峡,满槽飞雨。
听数声鸦轧,村墟远近,浑误认,春江橹。
老去家乡梦阻。
记山坳枧筒分注。
大田龟坼,连番轳辘,绿含烟亩。
似此奔波,轮回不定,替人辛苦。
问几时生角,天寒水落,荷锄归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水车》是邓潜所创作的作品。这首词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更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解析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邓潜,字花溪,贵州贵筑县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出身。曾担任四川富顺知县、邛州知州等官职,晚年流寓成都。
  • 文学贡献:邓潜工于诗词,其著作包括《牟珠词》一卷,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不仅以词见长,也涉猎诗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作品内容解析
  • 词作背景与主题:邓潜的《水龙吟·水车》通过对水车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同情。该词反映了当时川滇地区使用风力驱动的水车,用于灌溉农田的情景,以及由此带来的艰辛与不易。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词中,邓潜不仅展现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田间的景象,如“雷车转转秧塍午”,生动地表现了农忙时节的忙碌场景。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尤为精彩,“越浪生花,巫涛回峡”,形象地描绘了水车运转时产生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邓潜对自然界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地方文化的体现:《水龙吟·水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使后人能够深入了解并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 对后世的影响:邓潜的词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为后来的词人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特别是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为后世诗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和经验。
  1. 文学手法与技巧
  • 意象运用:邓潜在《水龙吟·水车》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雷车”、“秧塍”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画面感。
  •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农忙季节的忙碌与自然的宁静美,邓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伟大。
  • 抒情手法:邓潜善于运用抒情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使得整首词既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又充满了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邓潜的《水龙吟·水车》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曲赞颂劳动人民、歌颂自然之美的壮丽诗篇。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与赏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邓潜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