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要虚心,总能发伏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
民宜守分,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官要虚心,总能发伏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
民宜守分,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
《臬署联》并非邓廷桢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是俞樾的对联。《江苏臬署联》和《浙江臬司署大堂联》分别是清代俞樾和王凯泰的作品,它们均以精湛的文学技艺和深含哲理的言辞著称,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而《晏婴齐仁人,一言而溥天下利;孔子鲁司寇,无讼当为百世师》是阮元在山东任职时所见到的一副对联。
俞樾(1821年—1906年),字荫甫,浙江省德清县人。他是清朝末期的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河南学政、浙江德清知县等职,并曾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杭州诂经精舍书院。其作品包括《春在堂全书》,其中收录了《双砚斋词钞》《双砚斋诗钞》《双砚斋词话》等。
《浙江臬司署大堂联》则是清朝官员王凯泰的作品。王凯泰是清代的一位官员,其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臬署联》并非邓廷桢所作,而是俞樾创作的对联。俞樾的这对联通过晏婴和孔子的形象表达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司法公正来造福百姓的理念。这一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