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三板舸,行行抵溟渤。
乘月挂长帆,客程指南越。
南越回环大海波,番禺两岫争嵯峨。
楼船自昔通杨仆,左纛由来罢尉陀。
闻说炎荒多瘴疠,古今翻覆仍佳丽。
大道朱门卓郑家,康衢绣户王侯第。
靖南已去平南留,公子娇娥射猎进。
百万明妆调骏马,十千美滴弄箜篌。
宫中别馆横天半,五层楼阁迎仙观。
相传旧是越王台,越王当日曾朝汉。
五羊郭外岛夷船,进奉还将市舶连。
翡翠文犀随处有,明珠琥珀不论钱。
大新街去濠畔落,外江贾客声相错。
廿年前是乱离人,今日相逢成土著。
天南幸已斩长鲸,岙门烽息琼厓清。
蒿丘难觅任嚣垒,落日重过陆贾城。
海滨迁户何从辨,忍使嗷嗷集鸿雁。
极目黎人蜑子愁,升平惟此犹遗患。
可怜粤女踏歌新,乞食还生满路春。
素馨匝地香零乱,空向花田忆美人。
羊城行
介绍
《羊城行》是一首描绘广州风光和历史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广州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其对城市文化、地理及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
诗歌原文:《江口三板舸,行行抵溟渤。乘月挂长帆,客程指南越。南越回环大海波,番禺两岫争嵯峨。楼船自昔通杨仆,左纛由来罢尉陀。闻说炎荒多瘴疠,古今翻覆仍佳丽。大道朱门卓郑家,康衢绣户王侯第。靖南已去平南留,公子娇娥射猎进。百万明妆调骏马,十千美滴弄箜篌。宫中别馆横天半,五层楼阁迎仙观。相传旧是越王台,越王当日曾朝汉。五羊郭外岛夷船,进奉还将市舶连。翡翠文犀随处有,明珠琥珀不论钱。大新街去濠畔落,外江贾客声相错。廿年前是乱离人,今日相逢成土著。天南幸已斩长鲸,岙门烽息琼厓清。蒿丘难觅任嚣垒,落日重过陆贾城。海滨迁户何从辨,忍使嗷嗷集鸿雁。极目黎人蜑子愁,升平惟此犹遗患。可怜粤女踏歌新,乞食还生满路春。素馨匝地香零乱,空向花田忆美人。****
作品背景:《羊城行》创作于唐代,诗中所描述的广州,在唐代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广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诗中的“楼船”、“杨仆”等字眼,暗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当时广州不仅是中国与外国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海上贸易的中心。
文化意义:《羊城行》不仅展示了广州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也体现了唐代广州的文化繁荣和开放精神。诗中提到的“进奉还将市舶连”和“明珠琥珀不论钱”,反映了唐代广州作为海上贸易港的盛况。此外,诗中的“五羊传说”和“越王遗址”等元素,也显示了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中通过对广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艺术成就:《羊城行》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对广州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的生动描绘上。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如“南越回环大海波”、“番禺两岫争嵯峨”等,这些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广州的美丽与壮丽。
历史影响:《羊城行》在历史上对广州乃至中国的文化遗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中的许多描述和象征至今仍被后人引用和欣赏,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这首诗也被多次引用和改编,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
《羊城行》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地域色彩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广州的繁荣景象和深厚文化。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广州历史的认知,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人们来说,阅读《羊城行》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学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