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

三年潜菰芦,每出昧所往。
扬舲无远近,都未惬梦想。
今朝偕旧侣,忽欲成北上。
归计尚迷漫,客心且浩荡。
波寒山启途,日落风送响。
篷底对微醺,笑言听荡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是诗人赵执信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天与旧友联舟出发的情景,展现了其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和情感表达。以下将具体介绍该诗:

  1. 作者介绍:《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作品。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进士,授编修。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饴山堂集》《声调谱》《谈龙录》等。
  2. 诗句解析 诗的前两句“三年潜菰芦,每出昧所往。扬舲无远近,都未惬梦想。”反映了诗人长期隐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四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旧友联舟出发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波寒山启途”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寒冷和山势的险峻,而“日落风送响”则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篷底对微醺,笑言听荡浆”则是对整个旅行过程的温馨回忆,充满了欢乐和感慨。
  3. 文学价值:《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不仅展现了赵执信深邃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这首诗成功地传递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旅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4.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时期,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心,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在欣赏《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历史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元末明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为许多文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 品味艺术特色: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字面意义,更要深入体会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领悟人生哲理:通过诗歌,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例如,诗中的“三年潜菰芦”,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都未惬梦想”则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将之江宁与南村联舟暮发》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赵执信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