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可见,古物弥足珍。
何由劫火灰,出此月半轮。
墨精凝体质,文焰护鬼神。
寥寥贞观字,千载今犹新。
想当濡毫时,得近兰亭真。
文皇睿圣姿,欧虞为之臣。
治平尧舜齐,笔札羲献亲。
讵知几案间,终起沧桑尘。
圭璧宁免剖,干莫忽中分。
所幸得所归,不向俗手沦。
主人何如人,疑是房魏孙。
故家与遗宝,会合良有因。
钱刀方施行,玩好各盛陈。
愿同鼎彝藏,永与诗书敦。
纷纷词章客,赏誉徒殷勤。
秋晴上弦夜,何处容烟云。
贞观半砚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贞观半砚诗·古人不可见》
赵执信的《贞观半砚诗·古人不可见》,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文人墨客情感交融的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古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和对古代诗人才华的钦佩之情。
诗中“古人不可见,古物弥足珍”,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物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人已经不在,他们的思想、作品和精神成为了后人宝贵的遗产。赵执信通过这样的表述,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些逝去的古人留下的无尽价值。
紧接着,“何由劫火灰,出此月半轮”,这句诗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关于时间和历史的思考之中,它意味着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到那些被大火焚烧后化为灰烬的古人,但通过这些古物的残存,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风采和智慧。这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传承是对古人最高的敬意,也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一种肯定。
赵执信用他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古代诗人的生动图景,他不仅赞美了古人的文采,更表达了对这些前辈们精神的无限敬仰。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贞观半砚诗》不仅是一首赞美古物的诗,它更是一首表达对过去和现在之间连接与传承的诗。赵执信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我们得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继续在今天书写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