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初维吴地舟,胥江烟雨沉清秋。
十年浪迹经三度,花月迷离和梦去。
而今衰疾寻前辙,满眼江山对骚屑。
空将贺监酒边身,来卧王猷篷下雪。
大船小船寒不移,城扉半掩闻流澌。
欲问城中谁在否,故人三日不相知。
风雪泊胥江三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雪泊胥江三日》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出自清代诗人赵执信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诗歌原文:忆昔初维吴地舟,胥江烟雨沉清秋。十年浪迹经三度,花月迷离和梦去。而今衰疾寻前辙,满眼江山对骚屑。空将贺监酒边身,来卧王猷篷下雪。大船小船寒不移,城扉半掩闻流澌。欲问城中谁在否,故人三日不相知。
诗中意象:“忆昔”和“而今”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当前境况的感慨。其中“胥江烟雨沉清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而深沉的画面,而“花月迷离和梦去”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哀愁。
艺术特色:《风雪泊胥江三日》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意义:赵执信作为清朝初期的文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怀。《风雪泊胥江三日》中的“衰疾寻前辙”和“满眼江山对骚屑”等诗句,都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风雪泊胥江三日》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是赵执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