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蓑道人歌

长空云暗蛟龙泣,短褐锦衣尽沾湿。
一蓑不蔽天下人,自爱䙰褷仅称身。
曦轮忽碾浮云净,物态缤纷入明镜。
岂知天意厌昏霾,却遣人心艳华盛。
妍皮痴骨各自骄,高冠奇服争市朝。
机中狼藉千女指,马上摧残百兽毛。
深山有客坚避世,芙蓉为裳蕙为带。
道人大笑何必然,安能翻飞去人间。
短蓑一著无冬夏,青天白日相周旋。
相周旋,从来久。
斜风细雨无日无,激电轰雷有时有。
陆鲁望,张志和,散人渔父共高歌。
但愿长晴不愿雨,霜月满身笃速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晴蓑道人歌》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作内容与主题分析
  • 自然意象的描绘:赵执信在《晴蓑道人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长空云、蛟龙、浮云等景象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画面。长空云暗、蛟龙泣,短褐锦衣尽沾湿,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通过“一蓑不蔽天下人”的反语手法,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不满。
  • 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中的一些句子如“妍皮痴骨各自骄,高冠奇服争市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追求外在华美而忽视内在修养的现象。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道德沦丧的忧虑。
  1. 诗人创作背景及文学贡献
  • 诗人生平简介: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是清朝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生活在康熙年间,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赵执信的仕途并不顺遂,多次科举失败,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文学创作,而是将其作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途径。
  • 文学地位与影响:《晴蓑道人歌》是赵执信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赵执信精湛的诗歌技艺,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与技巧:《晴蓑道人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善于使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例如,“一蓑不蔽天下人,自爱䙰褷仅称身”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穿着简朴、不为世俗所累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时世的不满和批判。
  • 意境营造与思想内涵:赵执信擅长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在《晴蓑道人歌》中,诗人通过对天空、云彩、人物等元素的细致描绘,构建出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空间,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思人生与社会的真理。
  1. 文化与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精神:《晴蓑道人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诗人赵执信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久远,但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 教育与启示作用: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教导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社会现象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批判精神。同时,它也启示着人们在面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晴蓑道人歌》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主题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更因其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更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理解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