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别南村

相逢元不意,相别更无聊。
执手江干暮,东风催上潮。
蜑人寒泛泛,龙目雨潇潇。
复有销魂处,清秋万里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佛山别南村》是清代文学家赵执信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作者离开佛山之际,通过对岭南水乡秋景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故土、朋友和离别之情的复杂情感。

下面将深入探讨《佛山别南村》的各个方面:

  1. 诗人简介
  •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清代著名诗人,其诗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他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作原文
  • 相逢元不意,相别更无聊。
  • 执手江干暮,东风催上潮。
  • 蜑人寒泛泛,龙目雨潇潇。
  • 复有销魂处,清秋万里桥。
  1. 诗歌鉴赏
  • 诗中“相逢元不意,相别更无聊”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重逢时的惊喜与分别时的情感空虚。
  • “东风催上潮”描绘了晚风中江水涌动的景象,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
  • “蜑人寒泛泛,龙目雨潇潇”则通过渔民的生活场景和雨中的江南景色,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别离的情绪。
  • “复有销魂处,清秋万里桥”则是诗人心中最为难忘的地方,清秋万里桥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诗人心中情感的寄托。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此时赵执信刚刚结束了他在岭南地区的任职生涯。
  • 赵执信离开佛山后,可能因公务或其他原因离开了这个他曾深爱的南方水乡,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的诗歌。
  1. 历史意义
  • 《佛山别南村》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
  • 通过这首诗,后人可以窥见清朝末年的岭南地区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佛山别南村》作为赵执信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文景观。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