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见白鹤峰

旧馆规终老,眉山此买山。
游人自东望,江水不西还。
湖上云难问,林中舍半关。
高楼晴对处,风细夕阳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隔江见白鹤峰》是诗人赵执信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下面是对于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隔江见白鹤峰》的作者是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是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进士出身。作为山东益都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丰,不仅在《饴山堂集》等作品中有所贡献,还有《声调谱》《谈龙录》等诗馀杂著。
  • 作品出处:此诗收录于《饴山堂集》。通过这些文献资料,可以窥见赵执信的文学造诣以及他与时代文人交流的紧密关系。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解读:诗句“旧馆规终老,眉山此买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热爱与珍惜。这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概念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寄托与归宿。“游人自东望,江水不西还”描绘了一幅江水东流、游人向西望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 象征意义:诗中的“湖上云难问,林中舍半关”可能寓意着诗人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怀或隐秘的内心世界的追求。而“高楼晴对处,风细夕阳间”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反映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喧嚣、向往自然宁静的心态。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赵执信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哲理思考,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
  • 影响评价:赵执信的作品对后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存资料中并未直接引用到《隔江见白鹤峰》,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仍为后来者所研究和欣赏。
  1. 历史地位
  • 文化传承:赵执信的文学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参考。
  • 后世影响:由于其作品的独特性,赵执信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1. 社会意义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赵执信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应过度追求物质文明,而应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滋养。

赵执信的《隔江见白鹤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篇,也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赵执信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领悟到更为深远的人生哲学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