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人城

翠削四壁合,空山谁定居。
高秋动云物,西北接匡庐。
雅意仙城主,神官不见除。
醉邀弋阳月,飞梦入清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仙人城》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顾况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顾况,字逋翁,唐朝海盐人。他一生官位不高,曾担任著作郎。由于他的诗作嘲讽了权贵,最终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时期,他选择隐居于茅山,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华阳集》是他的行世之作,收录了他的诗歌和其他作品。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楼台采翠远分明”这句描绘了仙城的楼阁在远方清晰可见的景象,给人以神秘而美丽的感受。
  • 传说色彩:“闻说仙家在此城”透露出一种传说中的色彩,让人联想到仙人居住的隐秘之地。
  • 现实与幻想交融:“欲上仙城无路上”表达了诗人对到达仙城之路的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无奈,这种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1. 历史背景
  • 唐代文化氛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墨客们活跃于此,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和画作。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顾况的诗词作品也深受当时文化气息的影响。
  • 官场生活影响:顾况因诗作嘲讽权贵而被贬职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文人命运的多变性。这也使得他的诗词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顾况的诗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作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主题内容:除了描绘仙人城的美丽之外,顾况的诗词还涉及了人生的无常、对自由的追求等深刻主题,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1. 历史评价
  • 文坛地位:顾况的诗词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后世影响:虽然顾况晚年遭遇不幸,但他的作品仍被后人所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1. 现代意义
  • 文化传承:顾况的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学、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 艺术启示:他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现代人在艺术创作上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 思想启迪:顾况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于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角度。

《望仙人城》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