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莱阳道中作

松云沙水际,微径引崎岖。
天入东南海,山围大小沽。
人烟连岛屿,风日近茱萸。
错莫王猷兴,穷秋信所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赴莱阳道中作”是清代诗人赵执信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背景和特点:

  1. 作者简介: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进士,授编修。他著有《饴山堂集》《声调谱》《谈龙录》及其他诗馀杂著若干卷。

  2. 诗歌原文
    松云沙水际,微径引崎岖。
    天入东南海,山围大小沽。
    人烟连岛屿,风日近茱萸。
    错莫王猷兴,穷秋信所图。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的“松云沙水际”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道路曲折蜿蜒:“微径引崎岖”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 人文环境描述:“天入东南海,山围大小沽”描绘了海边城市的大小港口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地理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 人文氛围渲染:“人烟连岛屿”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而“风日近茱萸”则透露出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期待。
  • 哲理思考:“错莫王猷兴,穷秋信所图”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将赴莱阳道中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体现了赵执信深邃的思想内涵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