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观并头莲

湘帘风卷影迟迟。月满庭墀。
露满庭墀。呼鬟折取并头枝。
欲慰相思。偏惹相思。
浓香清艳自支持。花正开时。
人未归时。个中情绪倩谁知。
付与双眉。压损双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剪梅·观并头莲》是清代诗人蒋纫兰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湘帘风卷影迟迟。月满庭墀。露满庭墀。呼鬟折取并头枝。欲慰相思。偏惹相思。浓香清艳自支持。花正开时。人未归时。个中情绪倩谁知。

  2. 诗歌解读

  • 湘帘风卷影迟迟:描绘了一幅湘帘被风吹拂、影子拖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稍带寂寞的氛围。”风卷”二字生动地表现了风的轻柔与不可预测性,而”影迟迟”则表达了人物对于这种氛围的微妙感受,既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又透露出内心的期待与不安。
  • 月满庭墀:这里的“满”字用得极妙,不仅形容月光洒满整个庭院,还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充满期待的心情。月光如水,照亮了庭院的每一个角落,也照进了诗人的心灵深处。
  • 露满庭墀:与“月满庭墀”相呼应,这里的“露”字同样强调了夜晚的清新与湿润,与月光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
  • 呼鬟折取并头枝: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的思念之情比作花朵的枝桠。通过呼唤侍女的动作,诗人表达了想要亲近并安慰自己内心的渴望。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在孤独中寻找慰藉,试图通过与自然元素的互动来缓解内心的寂寞与焦虑。
  • 欲慰相思: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相思之苦。这里的“欲慰”表明诗人有着强烈的意愿去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相思”则是这种情感的核心主题,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 偏惹相思:这里使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渴望得到安慰,又害怕这种安慰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情感上的纠结,使得诗句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浓香清艳自支持:这里的“浓香”和“清艳”分别描述了花香和花色的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优雅而不失生机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花正开时:这句话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花儿盛开代表着生命的旺盛与活力,而诗人此时的心情也正如此般美好而充满活力。这两句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人未归时:这里的“未归”意味着诗人所爱之人未能归来,这无疑加剧了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然而,正是这份深深的期盼与等待,使得诗句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
  • 个中情绪倩谁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情绪。诗人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倾诉给其他人,只能借助于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付与双眉:这句诗以“付与”开头,意味着诗人将这份复杂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不再轻易表露出来。而“双眉”则代表了诗人的眉毛,这里的“压损双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眉头紧锁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 压损双眉:通过使用“压损”这个词汇,诗人表达了由于思念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进一步强调了相思之苦的程度。这不仅是对诗人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也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情感波动。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作者为蒋纫兰。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诸多变革,包括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等,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 蒋纫兰生活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篇,更是一首反映时代风貌、记录个人心路历程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蒋纫兰的《一剪梅·观并头莲》不仅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优美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