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恩扶皇运倾,《春秋三传》论纵横。
生前不售锄奸志,地下何惭谏议名。
恶稔北司威正煽,冤衔南国恨难平。
玉溪为写《招魂》句,湓浦书来怆客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只手恩扶皇运倾,《春秋三传》论纵横。
生前不售锄奸志,地下何惭谏议名。
恶稔北司威正煽,冤衔南国恨难平。
玉溪为写《招魂》句,湓浦书来怆客情。
刘蕡是一位唐朝的文学家和谏官。他以其直言不讳的性格,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刘蕡的政治生涯始于他赴长安时,面对宦官乱政的局面,他写下了洋洋6000余字的对策。这份文稿不仅是对当时政治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是对未来政治改革的期望。他不仅指斥宦官乱政误国,而且痛陈兴利除弊的办法,这种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批评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勇气和智慧。在场的谏官、御史被他的宏论所感动,认为他有汉文帝时的晁错和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的风范。
在唐昭宗时期,刘蕡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罗兖在进言时提到了刘蕡的精辟论述,并为他的忠心和才干请封,最终追封他为右谏议大夫,谥文节,封昌平侯。这一封赏不仅彰显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也体现了朝廷对他的重视。
刘蕡的文学成就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史书中对他文学作品的描述不多,但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他的文风豪迈激昂,充满正义感和政治热情。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刘蕡是一位集政治智慧和文学才能于一身的唐代人物。他不畏强权,勇于直言,以卓越的政治能力和文学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