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弹老泪。
向短亭话别,兰舟重舣。
韵咽寒箫,断肠听到篷窗底。
渔滩风定芦花起。
破霜色、天涯行李。
晚来潮催送秋心,共故人千里。
犹记题诗旧邸。
染京洛暗尘,醉春游骑。
戍鼓惊秋,梦魂还渡桑干水。
连村黄叶围残垒。
雁声在、斜阳红里。
何时一笛山楼,杯共洗。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
介绍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是一首清代词作,由蒋春霖所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陈百生远行的深深不舍和深情厚谊,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与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以其深情的词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刻的感慨。蒋春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典型的“送别”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出作者对陈百生北游路途遥远的关切与担忧。如“偷弹老泪”、“向短亭话别”等句子,生动刻画了送行时的悲凉与无奈。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氛围,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特色。词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观来渲染离别的氛围。例如,“渔滩风定芦花起”,描述了在别离时渔滩上的风已经平息,芦花随风飘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唯美的画面。这种对景致的细腻描绘不仅美化了文本,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想象空间。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清代词人,蒋春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词作往往融合了儒家的道德观念、道家的自然哲学以及佛家的超脱思想。在《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中,词人通过送别场景的描绘,传递出对友情的重视和人生的感悟。这种深沉的文化意蕴使得这首词不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之作,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
从文学手法的角度分析,《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体现了蒋春霖精湛的词赋技巧。在这首词中,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得整首词既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又不失深意和哲理性。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也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作为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美好离别的词作,其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蒋春霖生平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词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创作背景。同时,该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垂杨 送陈百生北游》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