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新郎三首 其二

半螺残墨一边,明镜自写,空庭愁影。
长齐绣佛,中年应悔多情。
为甚彭家宜慰,李氏征蛮,也有风流性。
赚金钱、遥卖我恨冯生,把画像流传,各峒营流星。
度金丸迸谢,扬州陆弼弓衣咏,省识处胜丹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州新郎三首 其二》是清代作家蒋士铨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生平
  • 蒋士铨,字心余,号梅村,湖南邵阳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和诗人。他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江右三大家。
  •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红雪楼九种曲》等戏曲作品流传至今。其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未刊诗达数千首。
  1. 诗歌背景
  • 《梁州新郎三首(其二)》是蒋士铨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清朝初期的乾隆年间。
  • 该诗描绘了一位中年男子在庭院中沉思的情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情感的怀旧。
  1. 诗句鉴赏
  • 第一句“半螺残墨一边,明镜自写,空庭愁影”,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庭院深深、秋意渐深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孤独。
  • 第二句“长齐绣佛,中年应悔多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冲动感情的反思和懊悔。
  • “为甚彭家宜慰,李氏征蛮,也有风流性。”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在形式上,《梁州新郎三首(其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
  • 语言上,蒋士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朱栏三摺幽花”、“竹香兰露”等,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深沉的氛围。
  • 在意境上,该诗不仅描绘了景物,更通过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1. 文化价值
  • 《梁州新郎三首(其二)》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进行文学创作。
  1. 教育意义
  • 《梁州新郎三首(其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从而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该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梁州新郎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清代文化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