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载酒,词客年年有。
一片江城归画手,认取连蹊花柳。
去年桃叶桃根,草绿裙腰几痕。
遥指第三村子,者番真个消魂。
清平乐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二首 其二》是清代王时翔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花鸟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展开介绍:
作品原文:
水阑斜靠,细看描花巧。墨点朱唇含浅笑,并向绿波低照。金丸忽散鸳鸯,可怜未尽柔肠。半日清茶相对,不知几许猜详。作者简介:王时翔(1692年—1780年),清代诗人。字季迪,号秋帆,浙江海宁人。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王时翔在文学创作上涉猎广泛,既有咏史怀古之作,也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他的作品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品分析:《清平乐二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感悟。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文学价值:《清平乐二首 其二》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和谐共处的深刻认识。这种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反映了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王时翔的《清平乐二首 其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一格,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珍贵的思想宝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