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 其六

毛颖先生,新除授、蔚蓝天使。
青眼内,生平不识,杨朱墨氏。
翠壁闲题应灭迹,绿天遍写难寻字。
草新诗、待借碧纱笼,添骡子。
黛眉恨,何关尔、青衫泪,多由此。
判升沉,一旬辛苦,三年悲喜。
疏密圈来方入彀,纵横抹去非知己。
比卢公、老脸坐中书,操生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十六首》中的“其六”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无奈的诗作,出自清代诗人蒋士铨之手。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青眼内,生平不识,杨朱墨氏。翠壁闲题应灭迹,绿天遍写难寻字。草新诗、待借碧纱笼,添骡子。黛眉恨,何关尔、青衫泪,多由此。判升沈,一旬辛苦,三年悲喜。疏密圈来方入彀,纵横抹去非知己。比卢公、老脸坐中书,操生死

  2. 作者简介

  • 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诗词见长,尤以豪放派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反映了蒋士铨对官场生活的深刻体会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官场竞争激烈,文人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1. 诗歌解析
  • 主题思想:诗中的“青眼内,生平不识,杨朱墨氏”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中人的身份和地位的模糊认识,以及与官场人物之间的隔膜。而“翠壁闲题应灭迹,绿天遍写难寻字”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复杂,文人墨客常常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象征和隐喻,如“碧纱笼”、“骡子”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同时,诗中的排比句式和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
  1. 文化影响
  • 社会反响: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代表之一,蒋士铨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教育价值:通过学习蒋士铨的这首诗,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官场生活的真实面貌,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这对于现代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满江红十六首》中的“其六”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到蒋士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首诗不仅是对清代官场生活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