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寺白松

岩下石门苔藓重,早春已发花茸茸。
晚风吹堕一黄鹤,栖在月明何处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鲍家寺白松歌》是清代朱彝尊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鲍家寺中九棵白松的风姿,展示了它们与古老殿堂相依、与历史岁月共鸣的独特魅力。

诗中描写的九棵白松在朱彝尊笔下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这些白松仿佛桂树一般,枝繁叶茂,其形态和姿态宛若古人所说的“扶疏”之状,既显得雍容又不失飘逸。诗中提到的“密叶阴连古殿寒”,描绘的是松树浓密的叶子遮挡住了古殿堂的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氛围;“霜皮昼偃盘根互”则形容这些松树苍老的树干在日间也似乎低垂着头,增添了几分沉静和沧桑感。

诗中的自然景物描绘同样令人赞叹。作者写到自己来到寺中,系马于凉爽的环境中,四顾四周,满眼都是令人欢喜的景象:鹳鹤在巢内悠闲地坐着,松树枝干高耸直入云霄,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诗人对松林中的景色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如“半岭平衔夕照曛,双林远胜春浮翠”,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夕阳下松林的影子与远处山色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古寺与松树之间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的共同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对白松的赞美,诗人传达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及留恋之情。

《鲍家寺白松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作品。它通过精细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