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瘦损眉痕。
怨黄昏。
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
已自不禁憔悴况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无言瘦损眉痕。
怨黄昏。
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
已自不禁憔悴况销魂。
《相见欢·秋柳》是近代文学家廖仲恺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在探讨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是必要的。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紧密相关联。
《相见欢·秋柳》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与一位歌妓的情感纠葛。这首词通过秋天的柳树为线索,抒发了离别之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如“无言瘦损眉痕”和“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如“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体验。
《相见欢·秋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