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皋草堂

林破远山在,沙迁曲水来。
献酬新洒扫,俯仰旧亭台。
未尽晴飞絮,仍多雨熟梅。
能令幽兴发,自觉道心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东皋草堂》赏析

《题汤都司东皋草堂》是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汤都司草堂的风貌与意境。

“君侯襟度清于玉”,开篇便以其高洁的气质,将读者引入一个清雅脱俗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对主人翁气质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这种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视为治国安邦的关键要素。

“草堂长忆东皋曲”,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勾勒出了草堂的宁静与美丽。东皋曲,可能是作者在特定时刻,如春日或秋夜时,听到的自然之歌。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堂中高韵列诗书”,这里的“高韵”指的是高洁的情操,而“列诗书”则暗示着主人翁不仅拥有高雅的品格,还博学多识。这种文化与品德的结合,是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堂下幽香绕兰菊”,这句进一步描绘了草堂的自然环境。兰花和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被用来强调主人翁的高风亮节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不仅是对物质美的追求,更是精神上的追求。

最后两句“雄藩此日任干城,玉帐牙旗常夙兴”,则将视野拉回到现实的政治背景上。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以及他作为地方军事统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怀,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望。

《题汤都司东皋草堂》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咏物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在这个诗中,我们看到了君子般的人格魅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责任的担当。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天仍然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