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曲 五首 其五 春思效张小山体

红渐稀,绿初肥,暖风一团香絮飞。
春入长眉,春著单衣,无处问相宜。
乍开帘、芳草东西。
倦凭阑、粉蝶高低。
鸟听秦吉了,花发蜀当归。
伊误了,牡丹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营曲 五首 其五 春思效张小山体》是清代厉鹗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厉鹗:清代文学家,字太微,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厉鹗的诗、词、文均有佳作,尤以词闻名。厉鹗擅长写景抒情之作,其词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1. 作品原文
  • 越调柳营曲·春思(鸦髻松)汤式:鸦髻松,风钗横。碧窗梦同春昼水。离绪蒙茸,倦眼朦胧,清泪滴香容。恨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柳添新样绿,花减旧时红。尽在不言中。
  1. 诗词解析
  • 情景交融:该诗通过女子之态和心境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恨东君多雨多风”反映了对春天气候无常的不满与无奈;而“盼王孙无影无踪”,则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
  • 形神相依:诗人不仅描述了外在景象的变化,如杨柳的新绿和花朵的色彩转变,还传达了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言外之意,情感表达丰富而深刻。
  1. 艺术特色
  • 细腻的情感描写:在这首作品中,厉鹗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情感体验被精细地勾勒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期待。
  • 独特的审美风格:这首诗体现了厉鹗在诗词创作中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审美理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情感投射。
  1. 文化影响
  • 情感共鸣:作为一首描写闺怨的作品,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们能够理解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
  • 历史地位:作为清朝时期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柳营曲五首其五春思效张小山体》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女性文学及古代诗词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