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  春柳

初过元夜新黄蘸。
刚近清明嫩绿搀。
小红楼外拂毵毵。
黏画衫,飞絮满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春来·春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

  1. 作者简介:厉鹗,字古华,号樊榭,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以及书画家。厉鹗的作品风格细腻、含蓄,善于捕捉春天的美好瞬间,并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高远的境界,注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原文与解析:诗的原文如下:“初过元夜新黄蘸。刚近清明嫩绿搀。小红楼外拂毵毵。黏画衫,飞絮满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从“元夜”到“清明”,再到“小红楼外”的“飞絮满江南”,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特别是“飞絮满江南”一句,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春天的到来和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如“梅魂休暖凤香篝”一句,暗示着某种失落或离别。

《喜春来·春柳》作为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表达,更是对生活、对情感的一种抒发和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