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儿 九首 其五 吴山伍公庙

青山遥对海门斜。
时见灵旗湿浪花。
夜夜夜潮惊万家。
闪栖鸦,一半儿声回、一半儿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半儿 九首 其五 吴山伍公庙》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生平:厉鹗,字重伯,号樊榭,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学者,与袁枚、赵翼并称“清代性三大家”。厉鹗在文学创作上造诣深厚,尤其擅长诗词。他的诗作以清雅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大。

  2. 诗歌原文:青山遥对海门斜,时见灵旗湿浪花。夜夜潮惊万家梦,半声鸦响一声鸦。

  3. 诗意解析:这首诗的开篇“青山遥对海门斜”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壮美画面,通过“青山”与“海门”的对仗,展现了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自然景观的美丽。第二句“时见灵旗湿浪花”则形象地描绘了旗帜在海浪中摇曳生姿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动态美。第三句“夜夜潮惊万家梦”表达了海边居民因潮汐而时常受到打扰,影响了他们的安宁睡眠。最后一句“半声鸦响一声鸦”,则是对夜晚乌鸦鸣叫声音的描绘,既表现了环境的宁静,又暗示了某种不祥之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通过乌鸦叫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4. 艺术特色:厉鹗的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在语言方面,他的语言简洁却含义深远,能够精确而生动地表达出画面和情感。其次,在结构上,全诗采用对称的结构,首尾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感和节奏感。再次,在意境营造上,厉鹗善于利用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在用词上,他选用了一些典型的意象和词汇,如“潮惊”、“鸦响”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5. 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伍公庙”位于吴山之上,吴山原名晒网山,后来因为建立伍公庙而得名。伍公庙不仅是当地的重要文化标志,也是人们敬仰先贤的地方。历史上,伍公即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因其被陷害而逃亡到楚国,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故事。伍公庙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和勇敢的追求。

  6. 历史文化价值:吴山伍公庙不仅是一个历史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同时,伍公庙也是当地居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朝圣者前来瞻仰。因此,保护和传承这座历史名胜,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7.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伍公庙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外,它也成为了教育基地,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伍公庙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 旅游体验:游客参观伍公庙不仅能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美,还能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许多游客会被伍公庙的历史传说和周围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成为他们旅行中的一个亮点。

《一半儿 九首 其五 吴山伍公庙》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展示了文化和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阅读这首作品及其背景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遗迹的珍贵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