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小玲珑山馆赋絮影

飞绵近远。
又绿阴弄日,吹过隋苑。
比雪还轻,度水无痕,东风下上低卷。
成团作队冥蒙甚,真共幻、总迷心眼。
倚绣帘、误却吹时,明灭个人庭院。
尚忆张郎好句,正朦胧淡月,坠处初暖。
漫缀征衣,点鬓休惊,欲捉儿童仍懒。
悠飏梦入离亭路,写不尽、楚江春晚。
笑雨馀、一种沾泥,付与老禅为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 小玲珑山馆赋絮影》是清代文学家厉鹗创作的一首词。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下面对这首词进行具体介绍:

  1. 词的原文与艺术特色
  • 原文节选:飞绵近远,又绿阴弄日,吹过隋苑。比雪还轻,度水无痕,东风下上低捲。成团作队冥濛甚,真共幻、总迷心眼。倚绣帘、误却吹时,明灭个人庭院。尚忆张郎好句,正朦胧淡月,坠处初暖。
  • 艺术特色:厉鹗的《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闲适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人的心境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词中的意象丰富,如“东风下上低捲”、“明灭个人庭院”等,都富有画面感,令人陶醉。
  1. 词的创作背景
  • 作者经历:厉鹗在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但屡试不第。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倾向于文学创作,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 创作动机:在古代文人心中,自然往往是一种寄托和象征。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厉鹗的《疏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的这种创作倾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即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1. 词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厉鹗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疏影》作为他的重要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诗词的深刻理解和创新。他的词风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对后来的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 社会影响:厉鹗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传广泛,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文人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模仿,使得这一体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不仅是厉鹗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