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元夕悼亡姬

清衫泪浣。
谁问春寒浅。
依旧去年正月半。
锦瑟华年未满。
重来径曲苔荒。
一屏梅影凄凉。
疑在小楼前后,不知何处迷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 元夕悼亡姬”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人的怀念之情。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诗人,尤其擅长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作品,他的诗作以妍炼幽隽著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清平乐·元夕悼亡姬》中,厉鹗巧妙地运用了诗词的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清平乐·元夕悼亡姬》的原文如下所示:

清衫泪浣。谁问春寒浅。依旧去年正月半。锦瑟华年未满。重来径曲苔荒。一屏梅影凄凉。疑在小楼前后,不知何处迷藏。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元宵节这一天回忆起与一位悼亡姬的往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而诗人此时的心情却充满了悲伤和思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厉鹗深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特定节日下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缅怀。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清衫泪浣”用来形容悼亡姬的泪水如清衫一般洁白而湿润;“重来径曲苔荒”则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地时,曾经熟悉的径路已经被苔藓覆盖,增添了一种怀旧和寂寥的氛围。《清平乐·元夕悼亡姬》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不舍。

这首诗还体现了厉鹗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风格。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清平乐·元夕悼亡姬》中,厉鹗通过对元夕夜晚景象的描绘,以及悼亡姬的回忆,展现了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逝去爱人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生命无常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清平乐·元夕悼亡姬》不仅是厉鹗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死、爱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借助文学来表达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