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

怪朝来、凝芳盈席,一枝幻出清瘦。
纷纭不用将犀辟,付与散花掺手。
无乍有。
想漠漠轻寒、昨夜穿窗透。
纱笼护否。
恐疏朵横陈,探春多误,更与洒冰溜。
偷描处,漫比脂妆玉镂。
寓形休污吟袖。
鹿胎几点闲踪迹,惊觉软红回首。
延望久。
恍翳月吹烟、正是开时候。
高情似旧。
笑学字萧郎,低徊未拂,香影写难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是乾隆元年(1736年)的举人。厉鹗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擅长宋史的研究。他的一生致力于著述,对文学和历史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作。
  1. 作品原文
    怪朝来、凝芳盈席,一枝幻出清瘦。
    纷纭不用将犀辟,付与散花掺手。
    无乍有。
    想漠漠轻寒、昨夜穿窗透。
    纱笼护否。
    恐疏朵横陈,探春多误,更与洒冰溜。
    偷描处,漫比脂妆玉镂。
    寓形休污吟袖。

  2. 诗词赏析

  • 艺术手法:《摸鱼儿·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诗中的“一枝幻出清瘦”不仅形容梅花的形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高与坚韧。此外,“漫比脂妆玉镂”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美丽而不失本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情感表达:厉鹗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他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还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述反映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1. 文化意义
  • 此词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即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清净之地。
  • 《摸鱼儿·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
  1. 后世影响
  • 《摸鱼儿·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其艺术成就也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许多现代诗人在借鉴古代诗词的同时,也受到了此词的影响,如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

《摸鱼儿·尘梅追和元人颜吟竹》不仅是厉鹗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追求和文化精神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词,人们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