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彴旧通舟,幽径缘溪回。
青山似迟客,一一花上来。
迷蒙始难辨,的皪惊已开。
仿佛合江路,五分春信催。
此地感兴废,豪贵荒池台。
不改蚕渔户,并花分水隈。
晴昊少风雨,古树多莓苔。
愿就馀杭姥,吟玩倾深杯。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
介绍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厉鹗,字太鸿,号樊川,晚号南湖老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他的生活年代处于清初,此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都与前人有着显著的不同。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的原文如下:
略彴旧通舟,幽径缘溪回。
青山似迟客,一一花上来。
迷濛始难辨,的皪惊已开。
髣髴合江路,五分春信催。
此地感兴废,豪贵荒池台。
不改蚕渔户,并花分水隈。
晴昊少风雨,古树多莓苔。
愿就余杭姥,吟玩倾深杯。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场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和自然界生机勃勃状态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木桥”、“梅花”以及“溪水”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这首诗中,厉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画面感,更充满了情感色彩。例如,“迷濛始难辨,的皪惊已开”一句,通过描写梅花盛开时模糊不清的景象,传达出了一种朦胧美和惊喜感。同时,“晴昊少风雨,古树多莓苔”则展现了诗人所居之地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既有晴朗的天空,也有风雨的变化,更有古树的苍劲与苔藓的生长,这种丰富的自然景观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现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始游木桥是梅花最盛处》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还因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而成为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