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同沈绎旃幼牧泛舟后庄漾游上金寺

西风卷天云,水物览澄霁。
轻舟屡攲侧,秋渚转迢遰。
菱丝罥波镜,柳影出峰髻。
渔情满蒹葭,诗思落空翠。
向来境已迁,弭楫到初地。
寂寂莲宫开,阴阴松子坠。
静息僧𧚮喧,古见佛伞毁。
寻涧咽复流,披篁乱无次。
虚旷绝尘机,飒沓惊凉吹。
将还重裴回,落日在岩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四日同沈绎旃幼牧泛舟后庄漾游上金寺》是厉鹗所作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是厉鹗在游览杭州西湖畔的一处风景地——上金寺时所作。

厉鹗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不仅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宋史,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厚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

诗中“西风卷天云”,“水物览澄霁”等句子生动描绘了西湖秋日的天气和景色,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而“轻舟屡欹侧,秋渚转迢遰”则形象地表现了泛舟湖上的动态美和秋天水乡的宁静。此外,“渔情满蒹葭”,“诗思落空翠”等句展现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和内心世界。

厉鹗的诗作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例如,在“向来境已迁,弭楫到初地。”一句中,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寂寂莲宫开,阴阴松子坠”则透露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厉鹗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为后来的文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和深刻的思考空间。

《八月四日同沈绎旃幼牧泛舟后庄漾游上金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厉鹗文化素养、哲学思考和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