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山银槎歌为秋玉赋

诗人往者聚长安,好事曾闻孙退谷。
银槎酌客客作歌,想像无由能寓目。
朱华玉名碧山字,至正年居魏塘里。
一生良冶此仅传,流落江南非偶尔。
虚心断节桑落贮,分得秋河好风露。
开襟有客踞上头,或云凿空博望侯。
手持支机石一片,张侯张侯吾所羡。
即时酒与身后名,何如黄姑渚畔长游衍。
槎腹䤹诗句潇洒,问津可惜无知者。
摹形已夺晋丹青,操觚堪补元风雅。
主人索我重作歌,爱之过于金叵罗。
前宵偷儿胠其箧,免随羽化神撝诃。
翠壶插菊展重阳,半杯竟欲追渴羌。
醉倒空斋月为枕,梦向天孙乞馀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碧山银槎歌为秋玉赋”是清代诗人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银槎的形象和功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酒文化以及饮酒场景的细腻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清高宗,爱新觉罗氏,年号乾隆,雍正第四子,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
  • 弘历不仅作为清代的皇帝统治了中国长达六十年(1735-1796年在位),而且他是一位文学造诣深厚的诗人,尤其擅长七言排律创作。《朱碧山银槎歌为秋玉赋》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银搓酌客客作歌”,意味着银制的酒杯用于敬酒的仪式,反映出古代饮酒的文化特色。
  • “至正年居魏塘里”,指的是朱碧山,他的字是碧山,生活在至正年间,具体地点不详但可能与江南地区有关。
  • “一生良冶此仅传”,描述了朱碧山一生以制陶为业,其技艺仅限于家族传承,流落江南并非偶然。
  • “虚心断节桑落贮”,表明朱碧山使用空心断节的方式存储桑叶,可能是为了制作一种酒具或酒器。
  • “分得秋河好风露”,形容酒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精细,能够吸收秋夜河水中的精华。
  • “开襟有客踞上头”,描绘了饮酒时的场景,有人敞开衣襟坐在酒器之上,享受美酒佳肴。
  • “或云凿空博望侯”,这可能是对朱碧山的一种赞美,说他像传说中的博望侯一样,善于发现并使用新奇的工具或方法。
  1. 诗歌赏析
  • 《朱碧山银槎歌》不仅是一首描写酒具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 诗歌中通过对酒器的描述,间接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朱碧山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既是艺术家又是隐士,体现了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朱碧山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他的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所接触的文人雅士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碧山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风貌。

《朱碧山银槎歌为秋玉赋》不仅是一首描写酒具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清代文人生活画卷的艺术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