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永兴寺

山楼一灯寒,萧寥送清响。
暗生平地云,湿堕幽蹊橡。
遂成三宿桑,题壁记畴曩。
安居遇多雨,佛说发精想。
横窗双绿萼,交影入苍茫。
趺对妙香裹,梦寐杂咏赏。
隔屋喧春禽,明将进溪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宿永兴寺》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厉鹗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诗人。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宋史,其诗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等古代著名诗人的风格,自成一家,并著有《樊榭山房集》。他的诗歌以幽隽妍炼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2. 诗歌原文:《雨宿永兴寺》全文如下:山楼一灯寒,萧寥送清响。暗生平地云,湿堕幽蹊橡。遂成三宿桑,题壁记畴曩。安居遇多雨,佛说发精想。横窗双绿萼,交影入苍茫。趺对妙香裹,梦寐杂咏赏。隔屋喧春禽,明将进溪榜。

  3. 诗歌赏析:《雨宿永兴寺》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在永兴寺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山楼一灯寒”便勾画出一幅寂静寒冷的夜晚景象。接下来“萧寥送清响”则表达了诗人在雨中听到的清脆声响,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诗句“暗生平地云,湿堕幽蹊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雨宿永兴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厉鹗的文学才华,也让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