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秋雪庵

鱼国开双林,我游不厌屡。
柳界护生堤,尽除网罟惧。
登楼展四瞩,惟有舟是路。
群山远在南,如让水回互。
同行兴弥深,蒹葭待秋素。
欲验溪僧言,孤桨荡寒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秋雪庵》是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厉鹗,一位生活在清代的文人,其诗作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及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前人影响,尤其是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重过秋雪庵》便是他这种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这首诗不仅是对秋雪庵景色的描绘,也是作者对生活哲理的一种反思和提炼。

从文学手法上来讲,厉鹗在《重过秋雪庵》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例如,“鱼国开双林,我游不厌屡”这两句,通过“鱼国”与“双林”的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又如“登楼展四瞩,惟有舟是路”,则用“舟”喻指生活中的艰难和挑战,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决心。

在情感表达上,厉鹗在《重过秋雪庵》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同行兴弥深,蒹葭待秋素”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而“欲验溪僧言,孤桨荡寒兔”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重过秋雪庵》的创作背景也不容忽视。周庆云在其《西溪秋雪庵志·重建秋雪庵碑记》中提到,自1919年至1921年,秋雪庵经历了重修过程。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为《重过秋雪庵》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厉鹗及其时代背景的珍贵资料。

《重过秋雪庵》不仅是厉鹗个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