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古鼎

古之彝器篆最奥,佚籀已远谁稽探。
横舟持刀或立旆,简质妙若绘事媅。
姬周尚文备众体,𣢾识不虑供鱼蟫。
二千年物落山寺,王诗大小传东南。
兹游一见发绝诧,熊熊光溢燕子龛。
腹深八寸唇尺四,叩之清越微声韽。
云雷周匝峙饕餮,生砂活翠浮朱蓝。
无专世惠释文异,不独立位形相参。
原父郑𨚕误考据,尚功妘妇迷研覃。
惟王酬庸锡册命,銮旂鋚勒兼戈锬。
忠忱对扬惧陨越,孝思用享调滑甘。
钤山不识此二字,廿年辛苦成虚谈。
天池钓叟假盗柄,大鸡亦应台星三。
铸气为兵事豪夺,攸熺一例如狼贪。
上河图子偶伪托,思质陷法人何堪。
吉金肯冒辱金辱,得不舁送行䟃𧽼。
子孙永宝意尔尔,杂厕尊勺娱宴酣。
岂知袁州诏簿录,清玩件系文嘉谙。
此鼎潜藏幸神助,同时辈行归瞿昙。
空诸所有乃常有,云烟过眼休嘲唅。
壑舟恐遭大力负,请视覆辙应怀惭。
何如留与客吟赏,茶具更携都统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焦山古鼎》读后感

《焦山古鼎》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诗作,它不仅是对古代青铜器的赞颂,更是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文精神深刻感悟的抒发。诗中“古之彝器篆最奥,佚籀已远谁稽探”这一句,使我联想到了那厚重的历史积淀。

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一位诗人站在千年的静谧之中,用他的笔触去触摸时间的脉络。他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青铜器,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智慧、艺术与历史的传奇。正如汪中所言:“姬周尚文备众体,𣢾识不虑供鱼蟫。”青铜器不只是物质的堆砌,它们是文化、是历史、是先人智慧的象征。

诗中提到的“原父郑𨚕误考据,尚功妘妇迷研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和敬畏。每一个历史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深意,每一件文物都是前人的心血结晶。而诗中的“无专世惠释文异,不独立位形相参”,则表达了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以及对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赞誉。

读到“惟王酬庸锡册命,銮旂鋚勒兼戈锬”,“忠忱对扬惧陨越”,这些句子让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期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这种关切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

《焦山古鼎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部历史长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时代,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古人的谦逊和自省,他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读完这首诗后,我更加确信,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焦山古鼎》正是这份精神财富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世代相传、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