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晓望

胶角远村鸡,江行俄已旦。
推篷贪清景,凉露半天散。
远洲信逶迤,尽处如玦断。
连山耸苍翠,缘流竞秀粲。
水际烟轻明,忽抺山之半。
徐引青枫端,漫靡不知岸。
阿那几幅帆,日华相凌乱。
渔商互通语,来去乘泛澜。
微微递遥钟,隐隐见樾馆。
悟此趋向歧,层波媚独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晓望》是清代诗人厉鹗的诗作,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悟。《江行晓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艺术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江行晓望》:

  1. 作者介绍
  • 厉鹗简介: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乾隆元年(1736)。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厉鹗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陶渊明、王维等古代诗人的影响,以清雅隽永见长。他不仅精通文学,还对历史有着深厚的研究,著有《樊榭山房集》等作品。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江行晓望》是厉鹗创作的一首诗,其原文如下:“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厉鹗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 赏析:厉鹗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在《江行晓望》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既富有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共鸣。例如,“月寒花露重”一句通过对夜晚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此外,厉鹗擅长使用简洁有力的词汇来勾勒出宏大的景象,使得整首诗既有深邃的内涵又有生动的画面感。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厉鹗的《江行晓望》创作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这一时期他正处于仕途的低谷期,因此诗中可能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 个人经历:厉鹗一生未入仕途,而是过着隐逸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江行晓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也是一部展示作者独特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界的独特感知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