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梠日出宿雨捐,主人急唤沿溪船。
清尊在船兴已发,剡剡麦秀翻平田。
游人爱游较我早,争入柳港吹香绵。
名园在眼昔梦到,红桥翠栈相钩连。
九龙山色满屋上,妙有流水岩根穿。
瑽琤下赴照轩槛,木阴䨴郁堪暑眠。
寻源且复入古寺,泉头小阁浮茶烟。
百甔汲贮转甘冷,远道拆洗烦烹煎。
南泠庐阜味奚似,屈居第二吾犹怜。
平生饮水具真癖,烟包雨笠同枯禅。
千羡万羡竟陵子,顿爽尘吻宁无缘。
道人鹘眼照泉碧,松声为拂膝上弦。
罢琴落日我径去,塔影送客东峰巅。
同青渠抱朴游惠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青渠抱朴游惠山》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1719年,当时诗人与汪青渠、汪抱朴一起游览了惠山的名胜古迹。诗中描述了他们在惠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中感受到的喜悦。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同青渠抱朴游惠山》展示了厉鹗卓越的诗歌才华。他不仅在宋史领域有着深厚的学识积累,而且能够将这种学术背景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该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如“剡剡麦秀翻平田”等诗句,都体现了厉鹗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首诗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文人雅集活动的珍贵资料。在当时,文人雅集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场所,也是交流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这类文献的保存对于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此外,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际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
从艺术价值来看,《同青渠抱朴游惠山》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游山玩水之作,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审美情感。诗中的“千羡万羡竟陵子,顿爽尘吻宁无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趣味,也映射出当时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视。
在探讨《同青渠抱朴游惠山》时,还需要了解厉鹗的其他文学作品。他的另一首著名作品《樊榭山房集》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的深刻感悟。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厉鹗作为文人的多面性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
《同青渠抱朴游惠山》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和社会文化层面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热爱文学、关注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深入研究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